《人类简史:从动物到上帝》随性笔记
Lazyloading Lv3

《人类简史:从动物到上帝》笔记

这本书是年前看视频还是刷微博什么的看到别人推荐的,忘了,记录下看书过程中记下的笔记(和吐槽),持续随性阅读更新

第一部分 认知革命

第二章 知善恶树

通过文字创造出想象的现实,就能让大批互不相识的人有效合作,而且效果还不只如此。正由于大规模的人类合作是以虚构的故事作为基础,只要改变所讲的故事,就能改变人类合作的方式。

脑海中突然冒出个想法,传销吗这不是haha~

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的一天

在现代的富裕社会,平均每周的工时是40~45小时,发展中国家则是60甚至80小时;但如果是狩猎采集者,就算住在最贫瘠的地区(像是卡拉哈里沙漠),平均每周也只需要工作35~45小时。他们大概只需要每三天打猎一次,每天采集3~6小时

现代人社畜无疑了~

也因为采集者不依赖单一种类的食物,就算某种食物来源断绝了,影响也不会太大。但如果是农业社会,一旦来场干旱、火灾、地震,把当年的稻子或马铃薯摧毁殆尽,就会引发严重的饥荒。虽然采集社会还是难以幸免于自然灾害,而且也会碰上食物短缺或饥荒的情形,但通常他们处理起来就是比较游刃有余

这点我不能同意,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就是为了解决食物短缺开源不稳定的问题,这也是自然选择导致的生存方式变化,人类发现农业之前的采集社会食物开源虽然多样但是不稳定,吃了上顿没下顿,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差,看看现在的各种野生动物,难道在食物上都比人类富足?或者去看几百年前北方的游牧民族,不断进入中原农业社会掠夺,如果这种生存方式更优越,为什么他们会如此做?

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

第五章 史上最大骗局

第一,小麦不喜欢大小石头,所以智人得把田地里的石头捡干净搬出去,搞得腰酸背痛。第二,小麦不喜欢与其他植物分享空间、水和养分,所以我们看到男男女女在烈日下整天除草。第三,小麦会得病,所以智人得帮忙驱虫防病。第四,不论是蝗虫还是兔子,都不排斥饱尝一顿小麦大餐,但小麦完全无力抵抗,所以农民又不得不守卫保护。最后,小麦会渴,所以人类得从涌泉或溪流大老远把水引来,为它止渴;小麦也会饿,所以智人甚至得收集动物粪便,用来滋养小麦生长的土地。

作者一直在阐述采集社会优于农业社会,或者说单就食物这方面说,优于农业社会,包括在多样性和稳定住方面,我不能苟同,早先多样性是因为没得吃,什么能吃吃什么,总的来说就是吃点东西别让自己饿死,并且农业社会后并不是就不具备多样性了,而是变得以某几种为主,并没有说拒绝吃其他食物,并且,从采集到农业有两个很大的优点是促使人类彻底转变的原因,一个是安全,一个是稳定,采集狩猎社会获取食物,你需要和野兽斗智斗勇,试试小心别让自己受伤,以那个时候的医疗条件,受伤严重点基本等于已经死了,人们都是趋利避害的,而农业种植的安全性要远大于采集狩猎,另一个稳定,前文作者也说了,人类是种族灭绝的元凶,原始社会的人类并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,遇到什么能吃什么就打来吃,他们不知道竭泽而渔的道理(并不绝对),那么可采集狩猎的食物在较长的时间跨度里,是在慢慢减少的,这也是他们不断迁徙的原因之一,看看现在的许多动物仍是如此,而这种情况下的农业种植,恰恰提供了持续的产出,或许他们不懂得可持续发展的道理但是一季又一季的种植,不断的收获,这是看的到的产出;作者虽然说会容易收到自然灾害病虫害的影响,首先自然灾害都是区域性大面积的,如果真有自然灾害,难道只影响你的耕地?不影响你原始的食物采集区?显然不是的,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,大自然和你非亲非故不会特殊照顾你,至于什么平整土地刨除石头之类得,这些工作的难度依然小于采集狩猎,并且是一次性的,一片土地的石头刨除后,明年有不会再长出来对不对?而植物养料的获取难度在人类定居在耕地附近后其实容易获取,难道采集社会的职务就不需要粪便养料?那时候难道不是更难获取?归根结底农业种植活动其实就是固定一片区域的采集狩猎活动,采集的是你种植的植物,狩猎的是你圈养的动物,只不过变得更加稳定和安全了。

  • 本文标题:《人类简史:从动物到上帝》随性笔记
  • 本文作者:Lazyloading
  • 创建时间:2022-03-24 17:22:48
  • 本文链接:https://lazy.wiki/posts/6e29e650/
  • 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